推荐产品
百姓说!空气源热泵替代烧煤取暖,冬天再也不怕煤气中毒
暖和!空气源热泵采暖屋里温度比过去提高7℃
12月14日的北京天气阴冷,屋外寒风凛冽,当记者走进村民寇德顺家中,一阵舒适的暖风扑面而来。宽敞明亮的客厅里,各式各样的玩具摆了一地,56岁的寇德顺穿着薄毛衫,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一旁刚满两岁的外孙女穿着袜子在地板上跑来跑去。
这样幸福和谐的场景是寇德顺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。“我们老两口喜欢孩子,退休了就想在家看看外孙女,也是帮儿女们一把。”寇德顺说。
然而,就在上一个供暖季,寇德顺家中还是烧煤取暖,费时费力不说,温度最多也就15摄氏度,怕孩子冻着,老两口只能住在女儿家的楼房里看外孙女。
今年5月,房山供电公司在周口店村实施了“煤改电”工程。改造后,周口店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空气源热泵,它相当于电采暖的“控制中枢”,居民只要对着液晶面板按几下就能调节到想要的温度。
寇德顺家是第一批实施改造的,借着“煤改电”的机会,他对家中的供暖设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,装上了全新的地暖设备。“我对‘煤改电’举双手赞成,温度恒定、操作简单。以前得起夜看火,觉睡不踏实不说,枕巾都是黑的,现在全省了!”寇德顺说。
寇大爷如此推崇“煤改电”,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外孙女;另一方面,也源于自己使用燃煤取暖时的一次惊险经历。
去年1月的一天,寇德顺晚上与朋友吃完饭后回到家中,给煤炉添了火后,躺在床上准备休息。“那天老伴在女儿家里照顾外孙女,我自己一个人在家。刚躺下没多久,就觉得头晕目眩,胸闷难受。”寇德顺回忆道,当时自己立刻意识到是煤气中毒,便趁着还清醒,迅速拿起枕边的手机,拨通了大刘的电话。
“当时晚上睡觉,院门也锁了,幸亏大刘搬着梯子翻墙把我救了。打电话时我的眼睛就已经看不清了,要是再晚一会儿,后果不堪设想!”寇德顺口中的“大刘”身高一米九,是周口店供电所营配二班班长刘兴义。年过五旬的大刘与村民们打了一辈子交道,人们有什么困难,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。
也正是有了这次经历,寇德顺深刻认识到燃煤取暖的潜在风险。因此,今年年初,从刘兴义口中得到了关于“煤改电”的消息,寇德顺打心眼里高兴。
如今,周口店村1700多户居民全部拆掉了老旧落后的煤炉,用上了安全高效的电采暖。在寇德顺家中,空气源热泵加热的热水通过地暖管道,为150平方米的房间供暖,室内温度维持在22摄氏度,“电采暖暖和又安全,小外孙女不穿鞋在地上跑都不会着凉!”
实惠!空气源热泵一个采暖季最多省8000元
周口店村村民李光明在自家院前开小超市十几年了,今年第一次用上了电采暖。没了煤烟,老伴身体好了,李光明的心情也舒畅起来。他指着自家门口3米见方的一块小空地对记者说:“这不,以前买了煤就堆在这儿,每天往外运煤渣子,一个桶就30来斤,每天五六桶都不止,累着呢!”
招呼记者进入客厅后,李光明掰着指头讲述“煤改电”的各种优势,节省人力、净化环境、提高温度、经济实惠……“‘煤改电’的好处不用政府、供电企业说,我们老百姓自己就能列出一个单子!”
过去,周口店村每家每户,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砸煤、添火。“煤炭砸碎了才能放到炉子里烧,就拿我们家说,前院的超市和后院的住宅都要取暖,每天要准备100公斤煤炭,砸完后整个人的嗓子眼、鼻腔全是煤灰。”李光明回忆说,每到冬季早上,老人小孩都不敢出屋,1000多户人都在早上砸煤、添火,整个村里乌烟瘴气,“别说遛弯了,连大口出气儿都不敢。”
在李光明眼中,“煤改电”较燃煤取暖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实惠,电采暖的日常使用成本比过去烧煤划算得多。
李光明说:“以往每年八九月份就要惦记着买煤了,要想煤烧得持久,就得花高价买优质煤。2012到2013年的供暖季,房山关闭了好多小煤窑,煤炭价格居高不下,我托人找关系,才找到了靠谱煤源,可当时煤炭价格高达每吨1350块钱,买上10吨煤,足足花了1万多块!”按李光明家每天消耗100公斤煤计算,即便是在煤价正常的年份,每天的花费也在80元左右,一个供暖季下来,怎么也得八九千元钱
“现在我们家使用电采暖,供电企业为我们争取到了峰谷电价政策,每天晚8点到第二天早8点,享受市、区政府两级补贴,每度电各补1毛钱,实际合1毛钱一度电。”李光明心里的“采暖账”清楚得很,他告诉记者,刚刚进入供暖季时,自己每天都会记录空气源热泵的用电成本,经过多天观察,家中利用5匹的空气源热泵供暖,每天仅需电费15元,“按4个月的供暖时长计算,总共花费不到2000元!”
更让李光明高兴的是,第一年用电采暖,家里新装的空气源热泵按市、区两级政府每平方米各补100元,最多补12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,共拿到24000元政府补贴。“政府出钱让我们用上电采暖,这样的好事儿上哪找?”
“煤改电”居民的电费补贴模式也在今年发生了变化。“以往是先交纳全额电费、后发放电费补贴,现在直接将补贴后的电费计入居民家中的智能电表,由‘后补’改为‘直补’。”周口店供电所所长王靖平告诉记者。
“老百姓过日子,都是算计着过,先补和后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,现在用不着那么算计了!”李光明说。
如今的周口店,从村子里的村民,到养老院的老人,甚至是位于龙骨山脚下的北京人遗址博物馆,统统享受到了“煤改电”带来的福利。居住在周口店的人们,头顶“石器时代”的历史光环,在2017年的寒冬,悄然进入了温暖舒适的电气时代。